「疫苗大王」科興生物,要退市了?
今年4月份,科興生物(SVA)應該公布年報了,但是在這個當口上,會計師撂挑子不幹了。
咋辦呢?於是,科興就一邊讓納斯達克寬限,一邊找新的會計師。
11月11日,是納斯達克最後的寬限日,但是科興找到新的會計師,已經是10月底了。
「疫苗大王」科興生物,要退市了?
今年4月份,科興生物(SVA)應該公布年報了,但是在這個當口上,會計師撂挑子不幹了。
咋辦呢?於是,科興就一邊讓納斯達克寬限,一邊找新的會計師。
11月11日,是納斯達克最後的寬限日,但是科興找到新的會計師,已經是10月底了。
再厲害的會計師,也沒法在一個月內,審完一年的賬,更何況還是中間過了一手的爛賬。
年報肯定是又難產了,納斯達克也就沒慣著,第二天直接發了退市決定書,11月21日,科興摘牌。
但是,科興肯定不幹,現在他們已經申訴了。
這套流程,科興已經很熟了,2017年的時候,就因為2016年的年報,被納斯達克發了退市函,而經過申訴之後,退市沒成。
但是,到了2019年,納斯達克讓科興停牌了。
為啥停牌呢?
交易所的口徑是「未能向交易所提供要求的額外信息」,這個額外信息是啥,納斯達克沒說,但是大家都關注到了,科興內部的控制權鬥爭和治理失效的問題。

於是,科興的股價就定格在了6.47美元,總市值3.89億美元(約28億人民幣)。
這一停牌就是6年。
這事兒不解決,退市是早晚的事兒。
科興有倆創始人,一個是衛校出身但是搞出甲肝疫苗的專家尹衛東,一個是北大教授出身,未名醫藥的老闆潘愛華。
在疫苗這事兒上,一個出錢,一個出力,2001年,合資成立了北京科興,潘愛華佔76%,尹衛東佔24%。
後來,從甲肝疫苗到流感疫苗,再到腮腺炎、水痘、腸道病毒等疫苗,中間一度還搞過SARS疫苗。
兩個老闆,親如一家,過生日都互送親手準備的禮物。
科興越做越大,股東們在海外成立了科興生物,並在美國上市。
但是,美國投資者不太認這家中國疫苗公司,後來,他們就想著私有化,但是這個時候,分歧就產生了,科興到底歸誰呢?
錢和技術,到底誰應該拿到實控權,爭論不休,雙方各自組了團,股東開始拉幫結派。
2018年,進入白熱化。
在美國,潘愛華提出罷免尹衛東,而尹衛東搞「毒丸計劃」,大量發新股,稀釋潘愛華一方的股份。
在國內,北京科興搞出了兩個董事會,雙方拿著中國和東加勒比法院的判決書,互相罷免。
2018年4月,高潮來了,在北京科興爆發了激烈的肢體衝突,砸了大門,廠房拉閘,600萬劑疫苗直接在車間報廢,損失慘重。
然後,新冠來了。
科興不負眾望,搞出了新冠疫苗。

第一針、第二針、第三針,科興賺麻了。
2021年凈利潤,84.6億美元,大約600億人民幣,按之前平均每年4000萬美元的利潤來算,科興一年賺了200年的錢。
潘愛華是大輸家。
搞新冠疫苗的科興中維,沒有潘愛華啥事兒,疫苗大賺,幾個股東拿到了總額近200億的分紅。
尹衛東、泰國首富謝家、永恩資本、維梧資本,都分了不少。
潘愛華不僅沒分到錢,還被未名醫藥送進去了。
科興生物肯定算是大贏家,天眼查信息顯示,科興生物持有科興中維59.24%,是絕對大股東。
但是,科興生物的股東們不高興了。
科興的業績漲了200倍,那股價漲個100倍,應該沒啥問題吧,但是科興一直停牌,這100倍漲幅,就成了夢幻泡影。
於是,大家又開始爭起了控制權。
官司從註冊地安地卡及巴布達,打到了東加勒比高院,最後到英國的樞密院,1月份,當初支持潘愛華的1Globe,手裡拿著英國樞密院的判決,重組了董事會。

而當初支持尹衛東的賽富,7月份在安提瓜,召開股東大會,要求罷免現任董事會。
為了拉攏股東投票反對,現任董事會要分紅了。
第一階段,每股55美元,第二階段,每股19美元,第三階段,每股再派20-50美元,最高總額74.4億美元(約530億人民幣),這是要把公司7成的現金,全都分了。
「清倉式分紅」,股民的意見倒是一致同意。
現在,第一階段的已經兌現,有小股東已經聯名上書,要求兌現第二階段。
大家都想落袋為安了。
內鬥9年,還沒結束,大家心裡都清楚,再這麼斗下去,退市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