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批學生感嘆 大學比高中還辛苦
早操晨讀、上晚自習、刷題提分、開家長會……中國就業形勢嚴峻,以「讀研(研究生)」為目標的大學生愈來愈多,大學「高中化」趨勢加劇,不僅嚴重阻礙大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更使其難以錘鍊出獨立健全的人格特質。香港「星島日報」6日報道,剛剛經歷高考(大學入學考試)大戰的中國學生們,還沒來得及鬆口氣,熟悉的味道就又回來了。為了保送研究所,繼續被困在成績和排名里,原本屬於中學的管理模式也紛紛登場。大批學生感慨,大一怎麼好像「高四」,感覺比高中還辛苦!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報道指出,貴州銅仁學院1名大二學生,上月在校內跳湖輕生。中國媒體披露,其遺書多次提及早晚自習帶來壓力:「我們那個院都得上晚自習,考了計算機證才不用上……大一下也是迅速考了證,以為終於不用上晚自習,結果得上滿1學年才行……大二的課又多又難,幾乎全是專業課……」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大學生大吐苦水:剛進大學時懷抱獨立、探索的夢想,以為終於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可還是「考考考」模式;大家選課都是功利性的,以績點為目標,而非興趣,沒辦法,績點關乎獎學金、保研一連串事情;宿舍室友的關係都不太親密,因為視彼此為保研競爭對手。為了防止學生疏於學業,不少大專院校的管理手段也持續升級,要求統一上早晚自習、上課簽到,有的甚至課堂禁用電子產品,還建立家長「微信」群,讓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報道對此評論,大學與高中教育的本質差異,在於其教育目標從單一的知識傳授維度,拓展至包括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批判性思維等在內的多元維度。然而,大學生活中那些本該有的自由、熱情、探索正在悄然退場,取而代之的是競爭與被掌控的窒息感。這種環境不僅嚴重阻礙大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更使其難以錘鍊出獨立健全的人格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