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民養老金,中國很多經濟問題將迎刃而解
提高農民養老金完全可行,且勢在必行,它是解決中國當下諸多問題的最佳抓手,由此產生的良好社會效應可影響幾十年一兩代人。
從年初的「兩會」,到最近的十五五規劃,提高農民基礎養老金一直是2025年的熱門議題。
從1月到現在,我差不多也寫了三四十篇文章,不過本文我會盡量少說個人觀點,多引用梳理各方觀點,以此回答一些普遍疑問。
01
漲到多少?怎麼漲?
首先,肯定不是按原來的速度漲:從2009年到現在,全國農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55元漲到了143元,平均每年漲了五塊五,假設以1000元為目標,還需要155年。2024年和2025年漲幅最大,分別漲了20元,以此為標準,漲到1000元也需要43年。所以年初「兩會」的時候,白岩松說「小步快跑」(每年漲20元)遭到群嘲,也就不意外了。
最早提出明確目標和時間表的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出自他今年3月份的一次演講,原話如下:
在一兩年的時間內,使農民每個月的養老金由200多塊錢翻一番漲到400多塊錢,聽起來翻一番幅度很大,但因為基數很低,翻一番也就400塊錢,用三年的時間能到600塊錢,達到低保水平,這個水平並不高。再用兩年的時間,能否爭取漲到1000塊錢左右,這個水平其實也不高,和城市裡退休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差距還是差了好幾倍。
(劉世錦《現在要和過去抓投資一樣抓消費》)
上個月,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用5年時間把農民養老金提高到1000元/月。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今年也在多個場合建議提高農民養老金,他的具體建議是:
短期目標,未來三年內,提高到人均每月500元,政府額外每年增加財政補貼5500億元。中期目標(未來7年內)到800元,政府額外每年增加財政補貼1.2萬億元。遠期目標,未來十年內,到1000元,政府額外每年增加財政補貼1.6萬億元。
(祝玉婷《未來五年最重要改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