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多座城市近期密集亮出今年城市軌道交通新進展。
11月19日,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正式亮相,標誌著該線路開通運營步入倒計時階段。而在前一天舉行的第五屆公園城市論壇上,成都對外公布,今年底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突破750公里,日均客運量達600餘萬人次。
臨近年末,多座城市近期密集亮出今年城市軌道交通新進展。
11月19日,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正式亮相,標誌著該線路開通運營步入倒計時階段。而在前一天舉行的第五屆公園城市論壇上,成都對外公布,今年底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突破750公里,日均客運量達600餘萬人次。
視線轉向廣州。近日,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雅源站、雅瑤站兩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根據廣州地鐵官方公布的信息,目前,廣州共有5條地鐵線路正在修建當中。與此同時,廣清城際鐵路南延線順利通過驗收,廣州城際鐵路即將再添新線。
杭州則迎來地鐵四期工程的新進展,多條線路盾構機齊發;更令外界關注的是,杭州地鐵五期規劃也在穩步推進中……
今年被認為是地鐵修建爆發之年。特別是作為地鐵里程的引領者,廣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紛紛發力,再次攪動頭部城市的格局。
不過,同樣在近段時間,寧波等城市對外透露,地鐵修建申報遇阻,也掀開這波城市軌交修建潮的另一面。

爆發
從多個層面來看,今年地鐵修建都迎來了新高潮。
多座城市軌道交通里程邁上新台階:廣州成功邁過「700公里門檻」,填補了上海、北京兩市邁入800公里段後的「斷檔」;緊隨其後,深圳伴隨「雙線齊發」進入「600公里時代」;南京、重慶兩市則雙雙實現「跨越」,與武漢、杭州同處「500公里俱樂部」。

整體增勢下,誰是今年地鐵里程的「增長明星」?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全國城市軌交里程TOP 20城市排名基本與去年底一致,僅寧波一舉反超大連、合肥、長沙三市,升至第16位。而從新開通里程來看,廣州和寧波兩市以67.2公里並列第一,隨後為天津、成都兩市。
今年可謂是廣州新線路開通的「大年」。頗受外界關注的是,9月,廣州曾創下「五線齊開」的新歷史。
當天,除廣州地鐵13號線二期、14號線二期2條新地鐵線路正式開通運營外,廣州東環城際、琶蓮城際和廣惠城際北延段三條城際鐵路同期開通,通過與廣惠、廣肇、廣清等城際鐵路貫通運營,使佛山、惠州、東莞、肇慶、清遠可快速通達廣州琶洲會展核心區、廣州國際金融城和廣州白雲機場等地。
這還不足以概括廣州的「爆發」。廣州地鐵相關負責人此前透露,今年廣州將「力爭開通10條(段)共13公里的『地鐵+城際』線路」。加上已開通的10號線和12號線東段、西段,以及通過驗收的廣清城際南延線、已實現「三權」移交的22號線後通段,「一年開通10條線路」的目標即將初步達成。
大型賽會效應被認為是廣州今年軌交衝刺的原因之一。在6月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龍小強曾提到,廣州多條軌交線路將力爭全運會前開通,為市民和觀賽人群提供更便捷的出行環境。
寧波的迅速提升則主要得益於8號線1期、7號線和6號線三條線路的開通。這也是繼2021年5號線開通四年後,寧波軌道交通大幅加速成網。由此,寧波成為繼蘇州、青島、大連之後,第四個軌交總里程超過200公里的非省會城市。
追趕
當然,距離年末尚有月余,城市排名變數仍存。
一個突出的例子是深圳。深圳地鐵集團年初曾發布預告,今年深圳共有6條新線(段)、共計39.48公里線路衝刺年內開通運營的目標,推動深圳軌交里程達到634.6公里,進一步對成都形成追趕之勢。
截至目前,深圳地鐵已於9月「雙線並發」,同時開通16號線二期、6號線支線二期。不久前,深圳發改委又公布5號線西延段、8號線三期、11號線二期二段和13號線一期二段票價表,向正式開通再進一步。
而作為「守擂方」,成都同樣在9月開通運營17號線二期和10號線三期。目前,成都30號線一期、13號線一期均進入運營籌備關鍵階段,向年內開行衝刺,也將牢牢守住「第四城」之位。
位次變化固然令人關注,更重要的是,隨著城市軌交建設不斷推進,不少領軍城市正在加速布局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成為其下一步追趕的重點。
事實上,廣州今年新開通的線路中,近一半為市域鐵路和城際鐵路;而成都、深圳的下一輪競逐同樣不乏市域鐵路的身影。
以成都為起點,成德線和成眉線正在加速推進,加上已開通的成資線,將進一步完善成都都市圈「兩環三射」軌道交通主骨架。反觀深圳,深大城際、深惠城際、穗莞深城際正在建設,而根據《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深圳目前共規劃布局了11條城際線路。

更確切地說,市域鐵路的建設是對現有軌交體系「補短板」。
早在2022年,平安銀行基礎設施金融事業部一篇研報中就曾指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體系以地鐵為主(佔比79%),市域(郊)鐵路里程佔比僅10%,發展較為滯後。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敏華曾指出,中國城鎮化建設進入到都市圈、城市群新階段,市域軌道交通是都市圈、城市群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多層次交通網路系統的保障。而從結構上看,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已經超過15萬公里,其中高鐵4.6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也超過了1萬公里,為市域軌道交通留出很大的發展空間。
遇阻
即將步入「十五五」,誰有望成為下一個軌道交通「引領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正在推動新一輪城市軌交建設謀劃,且已有城市率先搶得建設「先手權」,令軌交城市新格局隱現。
去年底,在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批複「停滯」一年多後,成都成為打破「僵局」的關鍵。據成都市住建局局長黃婉此前透露,去年成都已「獲批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上個月,新獲批的10號線四期、18號線四期和27號線二期分別公開建設時間,前兩條線路最早將於今年12月開工,推動規劃圖加速走向施工圖。
更多城市仍在等待新一輪規劃批複。
2018年至2020年間,包括廣州、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長春等多個城市的上一輪軌交規劃密集獲批,規劃期均在近兩年結束。其中,2023年到期的廣州,根據今年7月廣州發改委在政府留言板上的回答,正在「繼續加強與國家、省相關部門的溝通銜接,按程序加快廣州四期規劃報批工作」。
而上一輪規劃與成都一樣於去年到期的武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申報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
外界猜測,廣州推進遲緩,或與上一輪規劃投資完成度有關。2018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原則上本輪建設規劃實施最後一年或規劃項目總投資完成70%以上的,方可開展新一輪建設規劃報批工作。而根據廣州地鐵2024年年報披露的數據,廣州多條在建線路累計投資不足規劃的70%。
而同樣是今年前十個月里程增長最快的城市,寧波新一輪規劃也遇到阻礙。
不久前,有網友在寧波民生e點通問政平台諮詢關於地鐵四期規劃申報事宜,寧波市發改委對此回答:
「根據國家關於城市軌道交通的最新政策要求,目前我市申報第四期建設規劃的條件尚不成熟」;隨後進一步指出原因——「我市軌道交通客流強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暫不具備報批第四期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條件。」
同樣在上述《意見》列出的建設申報條件中,提到「擬建地鐵、輕軌線路初期客運強度分別不低於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0.4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分別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1萬人次以上」。而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今年10月數據,除運營里程TOP 10城市(南京除外)外,僅少數城市客運強度超過0.7萬人次。

如何妥善解決投資和運營難題,或許將是城市軌交未來發展的關鍵。